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视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做“大先生”。
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大学,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千千万万“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从今天起,本报聚焦“大先生”推出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对于高校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殷切期待,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要坚定信念,这为新时代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纵观百年,一大批红色教育家刺破黑夜,宛若星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部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高等教育与党和国家共进、与时代同行的历史。在百年前的觉醒年代,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就任教于北京大学,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大学里接受先进思想,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先后创办了苏维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等,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和各类人才,涌现了吴玉章、成仿吾等一大批红色教育家,他们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旗帜性人物。
砥砺前行,广大人民教师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门和高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53.5%。高校不断严格学位授予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不少原始创新成果,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整体实力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现在我国有高校2738所、专任教师183万人,还有很多聘任、兼职教师,广大教师坚守三尺讲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生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剑指一流,新时代呼唤更多“大先生”的涌现。一流大学的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优秀的书记、校长带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大学。“大先生”是大学精神的缔造者、传承者、实践者,引领大学发展方向。他们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学生进步为光荣职责,带动学科专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培养出博学敦行的学者。他们的人格品行、学术造诣,提升了大学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可以说,“大先生”是一流大学的灵魂,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创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作者:高众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4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