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对学生学业念起“紧箍咒 剑指“严进宽出”,铁腕整治学风

作者:admin 时间:2018-10-19 10:10:28 点击:5681

    学分不达标,本科变专科;考试不过关,有可能退学、留级……近日,多所高校一改“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念起“紧箍咒”,“严进严出”正在成为一些高校的普遍做法。

    整治学风严把“出口”,体现了高校从严治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决心。多名受访者认为,“严进严出”的同时,更应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差异化精准管理。

    多所高校齐亮“铁腕”

    由于学分不达标被亮红黄牌,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了专科。学校教务处表示,“本科转专科”政策自2018年起施行,是保障本科生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学分未达标受到红牌警示或者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实行本科学业淘汰机制。

    一些职业院校也开始“铁腕”整治学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公示期满、学生申诉期结束后,对2017—2018学年学生中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40名学生予以留级。

    云南大学已经将“严进严出”纳入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以考试为例,云南大学学业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各占20%,期末考试占60%,一旦补考不过就必须重修。与以往“60分万岁”不同,云南大学现在要求学生平均分必须达到70分才能拿到学位证。

    2018年云南大学共有4119名毕业生,有220人因为学分未修满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还有6名学生被要求退学。”云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周海燕认为,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否则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对制度本身也是一种践踏。

    “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家庭能够放心把孩子送来学校并学有所成,必须不留情面处理少数不读书的学生,以此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树立‘不学习就会退学、留级’的危机意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立说。

    以学风整治破除高校教学质量“恶性循环”

    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有些大学生脱离教师和父母管束就像脱缰的野马,通宵打游戏、逃课,考试挂科的情况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高校就读的每位学生都能拿到国家下拨的培养经费。而很多学校原本招生都招不满,让他们再退学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是很难的。”苏立说。

    对于不少教师、高校来说,学生科目考试通过率低、毕业率低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此,一些高校考前划重点、开卷考试。为了不影响“毕业率”,一些高校还实行“清考”制度:在临近毕业前,学校会统一安排一次对未及格学生的补考,只要清考能过,毕业证、学位证照拿。

    “大学生们经历高考的千军万马后进入大学,承载了很高的社会期望值,如果松散管理,不仅对不起学生4年的大学生活,也无法匹配社会的需要。因此,在校期间的‘把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周海燕说。

    “严进严出”更应加强教学质量、注重精准化管理

    “学校敢于对挂科的学生说不,教师上课更有底气。只有实行‘严进严出’,才能根治多年存在的学风顽疾。”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说,本科淘汰是全世界高校的通行做法,特别是国外著名高校本科淘汰率都较高。

    不少专家认为,整治学风不能仅对差生“一退了之”,还需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方式。

    首先要严格日常管理和行为管理。“过程管理很重要,只有平时加强管理,注重在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云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春波建议,针对部分学生荒废学业的情况,高校应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行为管理,注重加强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在刚性要求日益体现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差异化现象精准管理。“比如,能否推行弹性学制,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可以选择择期回校重修学分或延迟毕业。”周海燕说。

    丁加勇还建议,从严治校之下,高校对于学生的惩戒警示制度越发完备,与之匹配的学生申诉、第三方仲裁机制也应随之完善,才能让制度在法治轨道上“合情合理”。

    “如今各校铁腕整治学风已成趋势,大学生们一定要引以为戒,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不辜负自己的前程。”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杨同学说。(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