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奋斗之志 牢记使命 潜心教书育人

作者:lanke 时间:2019-12-30 23:21:39 点击:28694

扫码阅读 总书记考察报道

扫码阅读 总书记考察报道

扫码阅读 总书记考察报道

扫码阅读 总书记考察报道

扫码阅读 总书记考察报道

扫码阅读 总书记考察报道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山丹培黎学校的学生,在艺术插花实训基地听老师讲授插花技能。 学校供图

甘肃省古浪县富民新村富民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踢球。学校供图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学生在跳土家族摆手舞。学校供图

师生在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实验。 学校供图

南开大学师生歌唱祖国,向祖国献上真情告白。 学校供图

编者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学校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深深关切、对广大师生的殷殷关怀。一次次亲切的握手、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刻在了师生的心间。岁末年终之际,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对总书记2019年视察过的6所学校进行回访,重温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记录那些亲耳聆听总书记嘱托的干部师生一年来将激情化作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的生动故事。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山丹培黎学校:

“把具有优良传统的职业学校办出水平”

总书记原声

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8月20日 甘肃山丹 山丹培黎学校

阳光透过窗户打在15岁的曾学成身上,他微笑的脸上泛起了片片红光,汗珠不时从头上滚落。这里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山丹培黎学校的机电实训室,曾学成和同学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普通车床的加工训练。

曾学成是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2017级学生。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山丹培黎学校考察,当时曾学成和20多名同学正在备战张掖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中间,仔细观摩他们的操作,亲切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的来访,让师生们至今难以忘怀,感动不已。“好像做梦一样。”曾学成腼腆地笑着,“习爷爷非常亲切,还和我们一一握手。他希望我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这番话,说到我心坎上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感惊喜,也受到极大的鼓舞。”校长彭东军说,“总书记叮嘱我们,路易·艾黎先生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对今天我们发展职业教育依然有借鉴意义。要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办学理念,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他殷切的鼓励,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工作,感觉越来越有盼头,越来越有希望。”

当时,一个细节让彭东军印象尤为深刻,总书记问:“你们这边的职普比是多少?”

总书记如此专业的发问,让彭东军心里不由得一阵紧张,又感到惊喜。“张掖的职业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职普比现在是4.5∶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总书记听后很高兴,他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山丹培黎学校1942年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创办,长期以来,得到各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上个世纪80年代,培黎学校恢复重建,习仲勋同志欣然应邀担任名誉校长。

彭东军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具有优良传统的培黎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建设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甘肃对外交流的窗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不远处,一所崭新而宏伟的现代化职业学校——培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正拔地而起。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封顶,学院筹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同时,学校正在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和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朝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培养更多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一坚定的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 尹晓军)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富民新村富民小学:

“我们学校条件越来越好”

总书记原声

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如果像这样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也经常踢足球,足球运动就有了广泛群众基础,中国足球就一定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8月21日 甘肃古浪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富民小学

今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先乘飞机,再坐汽车,专程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考察调研。

义务教育有没有保障?孩子们吃得怎么样?移民区的教育办得如何?来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地方就是学校——位于古浪县富民新村的富民小学。

90后音乐教师杨亚卉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的情形仍激动不已:“感觉从心底涌出一股更加坚定的力量鼓舞我、温暖我,每每想及此,总是热泪盈眶。”

当时,杨亚卉和另外一名教师冯春梅正在教16名参加暑期兴趣班的学生弹电子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循着琴声走进音乐教室。

“当时,我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弹《小燕子》,老师忽然高兴地说,你们看谁来了?我抬头一看,是习爷爷,他笑着走进了教室。”今年12岁的五年级学生韩慧的语气里难掩兴奋与激动,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她觉得自己就像做梦一样。

习近平总书记走出音乐教室,正在操场上训练的足球兴趣班的孩子们跳着跑着围了过来。看着孩子们一张张黝黑快乐的小脸,总书记高兴地说,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如果像这样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也经常踢足球,足球运动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给了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问了很多问题,问得特别详细,听得特别认真。”富民完全小学校长董胜业说。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是一个典型的易地搬迁脱贫致富村。富民小学就坐落在一排排红砖白墙的民居中,而且是富民新村最漂亮、最耀眼的建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每个班都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建有图书室、音乐室、计算机室等多功能教室,能完全满足师生课堂活动的需求。目前,该校有学生122名、教师13名。

“以前,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很差,学生们连个体育器材都没有。现在,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孩子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山区学校教了30多年书的老教师刘铭感慨地说,他的家也在富民新村,步行10分钟就能到学校。

“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教师们说,“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 尹晓军 冲碑忠)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

“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太多关爱”

总书记原声

“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4月15日 重庆石柱 中益乡小学

进入隆冬,雾色笼罩山城,天气愈发湿冷。

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师生们不用担心寒风侵袭。“学校新建了塑胶操场,学生体育锻炼、蹦蹦跳跳都有了地盘。学习还新建了20间单间配套学生宿舍,每幢建筑都安装了保温层,暖和着呢!”校长刘斌笑着说,“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我们唯有把学校办好,把学生培养好,才不负期望。”

2019年4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益乡小学。“孩子们吃得好吗?”“学生宿舍住得下吗?”“开设了哪些课程?”“教师乡村补贴落实没有?”“学生食堂可能有点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情,学校一一落实。

心里有了暖阳,干活特别有劲。刘斌介绍,学校改建综合楼和宿舍楼2121平方米,新建幼儿园1349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137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书法室、爱心小屋、科技馆、卫生保健室,各种功能室相继建好;每间教室班班通都换成了电子白板,更新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建两间远程网络教室,不但可以观看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还可以与重庆市人和街小学现场同步教学。

曾经因场地限制,学校食堂实行错时就餐。如今,学校在原食堂上叠加了一层,扩充后可同时容纳180人用餐。“食堂的饭菜有营养又好吃,我们每个人都有坐着吃饭的地了。”中午12点,四年级学生王涵刚排队打了饭菜:萝卜炖排骨、番茄炒蛋……记者忍不住一嗅,真香!

“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咐,以建设“泥土课程”创新基地为抓手,新建泥塑工作室、中益乡共享科技馆,开发校本课程“泥土芬芳”,开设书法、泥塑、篮球、二胡、阅读、书法、土家族摆手舞等学校课程辅助活动,实现人人有喜欢参与的项目,个个都参与一项以上课程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观看了土家族摆手舞表演。现在,我们将摆手舞融入大课间,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礼仪,颐养文气。”体育教师郎振华说,活动中,孩子们身心愉悦,健康发展,变得更开朗、更自信了。

记者了解到,中益乡小学约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心理问题较多。虽然学校设置了“爱心小屋”,但只限于聊聊天、打打电话。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专业背景支撑,始终解决不了孩子关爱缺失的根本问题。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伸出温暖之手,投资近5万元,帮助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灵驿站”,每学年安排教师服务团队进站开展活动指导两次,持续服务3年,开展对学生关爱活动团体指导、沙盘游戏、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师资培训、线上线下个体咨询等公益活动。

(本报记者 胡航宇)

内蒙古大学:

“植根祖国北疆,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总书记原声

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的竞争是年青人的竞争,今天的年青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7月16日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19年秋季开学以来,内蒙古大学教务处格外忙碌,一份21页、60项行动的计划表是每个人的案头必备。在全校教师一起奔跑逐梦的路上,这份《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 建设特色鲜明一流本科教育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就是“导航图”。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对学校“建设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面向自治区“筑牢北方安全稳定屏障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嘱托学校要在开放中办学、竞争中发展,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总书记的嘱托,深刻地阐明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也为全校师生植根北疆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朱炳文说。如何落实?内蒙古大学通过先后组织召开宣讲会、专题形势政策报告会,出台实施意见等方式不断凝聚共识,正视与其他“双一流”建设高校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明确15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学校开放办学力度,以开放促改革,在竞争中求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进程。教务处这份60个项目构成的“行动计划”,就是其中一项保障“共识”落地的有力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与师生交流时曾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嘱托为学生们努力进取、成长成材,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说。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聚焦“六个下功夫”,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同时,内蒙古大学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创新实践体验”三元支撑的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急需、影响未来发展的学科及学位点建设支持力度;实施高端人才发展战略,强师夯基,制定“骏马计划”加强人才引进。

(本报记者 郝文婷)

南开大学:

“铸魂育人,写好新时代的南开答卷”

总书记原声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

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

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1月17日 天津 南开大学

今年是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鼓励南开师生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

一年来,南开大学制定并实施“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南开师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了一张张振奋人心的“南开答卷”。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军团队设计合成出一种具有超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刷新了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容量的世界纪录;物理科学学院教授陈志刚、许京军团队在光子学人工微结构与前沿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承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项目……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理念,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不断发力。

坐落于八里台校区第二主教学楼大厅的“爱国奋斗 公能日新——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如今已成为南开大学的一个“网红打卡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的首站就在这里。展厅内,“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南开大学校歌,随着接踵而至的参观者的脚步声不断响起。

“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视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书记的要求让我们思政课教师的任务更加明确。”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光文说。

一年来,南开大学在思政课改革方面成绩不俗: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遴选优秀教师专题授课;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全校学生讲授“中国发展”“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以鲜活生动的主题课程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开设“文化自信与党的文化资源概论”等思政类通识选修课,开展“南开与祖国同行”主题社会实践,推动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南开大学致力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遴选部分知名院士、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组成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从不同角度讲述南开爱国奋斗的光辉历史和南开人在立德树人、教学科研、脱贫攻坚第一线、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接续奋斗的动人故事。自2019年5月巡讲启动以来,60余所学校的3万余名师生现场聆听,社会反响热烈。

“新时代新百年新征程,我们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潜心铸魂育人,以开拓创新的奋斗姿态,奏响爱国奋斗的时代强音。”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说。

(本报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马超)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

“让更多学生了解澳门、热爱祖国”

总书记原声

今天这堂课意义非凡、有的放矢,抓住了历史的要点和教育的要害。要打牢爱国主义的基础,就要了解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腹有诗书气自华”。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12月19日 澳门 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

1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考察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同澳门师生亲切交流。

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操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侧的展板上写着“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并绘有红灯笼和五彩缤纷的烟花。

一群学生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见到习近平主席的感受。人群中,10岁的五年级学生喻彦茜笑得很开心。“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习主席,这次他来到我们学校,还和我拥抱了一下,我太高兴了!”她表示,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谐稳定,她感到特别自豪,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习近平在英才学校观摩了一堂中国历史公开课。15岁的高一学生倪可蓝说:“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是‘一国两制’与澳门。习主席在课后对我们进行了勉励,我受到很大鼓舞。今后,我会按照习主席的要求,认真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澳门和祖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一学生吴彦泽对澳门这些年来的变化很了解。“听了习主席讲话,我更加认识到,正是由于贯彻‘一国两制’、坚持爱国爱澳传统,才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佳的环境。以后,我想当一名老师,将爱国爱澳和家国情怀与我的学生分享。”

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说,自成立以来,濠江中学的宗旨就是爱国爱澳。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我们很受鼓舞,一定会按照习主席的要求,继续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澳门历史、热爱祖国。

“学校会继续坚持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并加强与内地学校的交流,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拥有更好的未来。”尤端阳说。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了封信,还精心绘制了彩笔画。让孩子们惊喜的是,他们很快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回信,落款人:习近平。

回忆当时拆开信件的场景,习近平主席说:“读了几遍,很受感动。信里面有浓浓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我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到这里来看一看、见见小朋友们,今天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因此,当习近平主席那天走到孩子们面前说“今天我是如约而来”时,现场很多师生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那天,习近平主席即将离开英才学校时,师生们恋恋不舍。今年5月给习爷爷写信的孩子们一直追到了车门前。

习近平主席亲切地问孩子们:“你们当时是怎么想起来给我写信的?”

一个女孩儿脆生生地答道:“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想给您写封信。”

习近平主席说:“写得很感人,能感觉到你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希望你们也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学好历史,学好中国的历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报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总书记原声”均据新华社、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30日第5版 版名:牢记总书记的嘱托2019特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