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型伟:爱是教育的生命线

作者:lanke 时间:2021-06-14 17:10:50 点击:1725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数风流人物·党史中的师者

吕型伟(1918—2012),浙江新昌人,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上海解放后,吕型伟参与了对上海旧教育的接管、整顿和改造,同时担任市东中学校长。他创造出的“三班两教室”办学模式,让更多劳动人民子女上学读书。他还创办了上海最早的校办工厂,提出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重的思路。

1956年,吕型伟担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将市东的成功经验搬上更大舞台,大力培养年轻教师,发现并培育了一批好教师,建立了一系列研究组织。1964年,吕型伟调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参与了南京师院附中、上海育才中学等一系列普教系统改革。

1978年10月,吕型伟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1986年5月离休。其间,恢复举办百年老校上海中学;改革教育结构,探索职业教育;复办女子中学;推行农村教育改革,率先提出农科教统筹,普职结合的口号并加以实施;提出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在任期间,上海普教界几乎所有的重大改革与发展,都渗透着他的思想与理念,为上海教育今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吕型伟看来,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他说:“我在60年的教育生涯中,观察了成千上万学生在离校后的发展,使我形成了这样的教育信念,即‘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只要能扬其长而避其短,人人都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

吕型伟认为,教育首先要把所有儿童培养成人,然后是培养成才。他非常重视脑科学的研究,特别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他说:“爱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爱的教育是一种枯萎了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死亡了的教育。”“学校里没有爱,就不是学校,而是冰库。”

鉴于吕型伟对上海和全国普教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宋庆龄樟树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

(本报记者 黄鹏举 整理)

作者:本报记者 黄鹏举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4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