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分配浮出水面

作者:lanke 时间:2019-06-12 06:53:00 点击:25427

       随着“蓝色粮仓科技创新”、“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拟资助项目相继公示,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工作已过半。《经济参考报》记者11日从科技部获悉,历经2个月的意见征集,新一批次的申报项目清单将浮出水面。目前来看,涉及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等领域在内的23个专项(含定向)240个项目,国拨经费共计约50亿元,其中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成为今年科研经费重点投向。专家表示,我国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状况有了很大进步,未来涉及国计民生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成为“锚定”的重点。

  申报指南密集发布

  科技部5月24日集中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个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其中,“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明确,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像这样“扎堆”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申报指南今年并非首次。5月20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等7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李红军博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丰富食物种类、建设宜居村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需求。“社会发展板块此次公布了9个,投入较多的是与健康相关的数字诊疗装备、重大慢性疾病,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凸显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环境资源的关注。关于2022年冬奥会,本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以定向项目的形式发布了21个项目,涉及经费4.6亿元,体现政府要依靠科技办好奥运的决心。”李红军表示。

  根据科技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在发布征集指南的41个专项中有近20个专项正式发布申报指南,拟资助项目240个,拟资助经费近50亿元。社会发展、基础研究、农业科技和基础配套板块各自有9、6、3和1个专项发布了申报指南。农业科技板块仅有3个专项,但投资力度很大,经费近20亿元、涉及项目60余个,主要投向经济作物、淡水海水产品和村镇建设。

  不过,与先前公布的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相比,近期公布的正式版申报指南,在科研经费的分配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以首批披露的6个申报指南来看,50个项目有近12亿元的经费资助。“以目前的节奏来看,加上还没有公示正式申报指南的领域,2019年度资助项目将超700项,国拨经费近100亿元。”有业内专家表示。

  有效支撑创新战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主要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5月23日上午,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而成果的取得无不归功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其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进行了部署。据悉,该专项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具体实施,聚集国内高铁、磁浮领域优势资源,联合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联合舰队”共同攻关。

  近年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如国际上首次观测到三重简并费米子、“深海勇士”号完成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海试等。巨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我国多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分不开。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完成立项3500多项,国拨经费总投入超过750亿元,调动了数万家高水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截至今年3月,54个已启动重点专项中,高新技术类和社会民生类专项占到了约2/3。

  对此,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此前表示,应进一步增加基础研究和农林科技的投入和项目设置,因为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是理论创新的关键。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强农林科技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十分关键。

  放管结合 经费使用渐灵活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智能制造、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迅猛发展。但是要让有限的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逐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在科研评价体制的指挥棒作用下,科研工作者热衷于发文章、报奖励来评职称,申报没有价值的专利应对项目结题,跟风研究获取科研项目,而短期内难出成果的基础性研究受到冷遇。要改变这种‘轻基础、追风头、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氛围,需要政府多部门联手行动。”李红军直言。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一直是业界的关注话题。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政策的落地,我国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状况有了很大进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也明确,要科学合理确定政府科技投入的边界和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责,中央财政侧重支持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进一步发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作用。(来源:经济参考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