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事情 铸就创新中国

作者:lanke 时间:2019-05-27 10:17:50 点击:11341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理性强调,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做好。针对目前形势,反倒更能刺激中国踏踏实实发展好电子工业。开发芯片光靠砸钱是不行的,还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光靠一个国家恐怕也不行,虽然中国人才济济,但还要在全球寻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抱这个世界,依靠全球力量进行创新呢?

眼下,从“301调查”到关税清单,再到直接禁售芯片,直至近期美国政府打压中国华为事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面对不可避免的中美贸易冲突,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理性抉择呢?实际上,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这无疑是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冲突最好的诠释之道与应对之策。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贸易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回顾中国历史也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最好、最繁盛的时期均重视对外贸易,如通过和亲政策和开放国门走向繁荣的唐朝,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中国。基于对贸易价值地位的充分认同和对过往历史的回顾梳理,不难发现,唯有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做好自己、创新中国、拥抱世界,方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真正领导者。

做好自己,就是要实现包括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公众等相关主体在内的各方,坚守本分职责的初心,挺起担当有为的脊梁。针对企业而言,华为的理性和开放很好地成就了中国企业的跨国传奇。早在28年前,华为便决定成立集成电路设计部门,现在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专家、6万多名工程师,形成了研发组合的强大力量,逐渐研发出一批批全球领先的芯片。而科研院所在知识生产领域拥有师资力量的天然优势,理所当然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其知识生产活动理当成为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人力资本供给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确保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中的有利贸易地位。就广大社会公众而言,应积极应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坚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技术创新信念,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持续增强人力资本投资。

创新中国,则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及重视科技创新的举国共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精神层面的至高价值,也有物质、制度、文化层面的悠久传统,必能铸就中国创新力的文化基因,建构创新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历史根基。此外,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立一套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可有效激发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增加研发投入的澎湃动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基础性支持,为创新者赢得足够高回报的社会福利,从容打造以技术创新和贸易公平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生态的突围路径,就是加强对基础研究和教育的长期投入,这既代表着中国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后发力所在。

拥抱世界,意味着以开放胸襟吸引高层次人才流动与共享,在知识增长和分享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构建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自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的摩擦与冲突实质上就是一场人才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基于知识增长和分享为理念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就是在打造教、学、研、创共融共生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体系建设,推进包括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在内的制度体系现代化。(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