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了解中国教育70年来走过的辉煌道路
全国人口文盲率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在校大学生只有11.7万人。这是70年前,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面临的国情。
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2018年统计数据,以下同),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833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攀升至10.6年,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千帆过尽,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70年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与整个国家一道,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全民族素质极大提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奇迹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教育,见证了这个国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成绩斐然
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今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来自天津机电工艺学院的指导教师臧成阳,成了中职组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中的明星。他不仅带着学生斩获该赛项一等奖,本人也曾在2008年举办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夺得冠军。
臧成阳2009年毕业留在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任教,10年来,这位昔日技能大赛赛场上的“金牌选手”,带领越来越多学生突破自我,成为优秀的技能人才。
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国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的必然选择。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像臧成阳一样的年轻人迎来了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
经过70年不懈奋斗,我国已形成了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1950年,我国幼儿园数只有1799所,在园幼儿数仅1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0.4%。到2018年,相应的数字已分别是26.67万所,4656万人和81.7%,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2018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1.4万所,在校生1.5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普及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1.1%提高到2018年的88.8%,已超过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入学机会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791万人,毛入学率已达48.1%,即将跨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
——职业教育快速崛起,在服务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与教育现代化同向而行的是新中国的教育公平。从最初提出“教育向工农开门”,到21世纪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新中国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执政理念、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创造了促进教育公平的中国模式。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再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正一步步落在实处:
——截至2018年,全国99.76%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从学前至研究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残疾学生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1953年的64所增长了30多倍。
……
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经费保障。
“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世界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基础线。
早在1993年,中国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在20世纪末达到4%。
2012年,4%的目标终于实现,守住这条底线,成了一个新任务。
据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占GDP比例为4.11%,已是连续第7年超过4%。这背后,是一场场“真刀真枪”的“4%保卫战”。
开智育才
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有八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攀升至10.6年。
70年来,新中国先后培养了2.7亿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亿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为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幕:2011年,中国完全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自1986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入当时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至2011年完全实现“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中国用25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在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全面实现“两基”,不仅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教育的基本面貌,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作为向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我国高等教育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数次改革,为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从未中断。
1977年冬天,时年19岁的朱永新同570万考生一同走入高考考场,次年,朱永新成为27万被大学录取的新生之一。
回忆起那个年代,如今已是民进中央副主席的朱永新依然感到心绪难平:“恢复高考不仅恢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为青年人重启了改变人生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知识和教育重获尊严,全社会出现了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8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663所,在学总规模达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即将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此外,高校也为科技进步输出着强劲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以不到全国总数10%的研发人员、不到全国总数8%的研发经费,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承担了60%以上的重大科研任务,包括“863计划”、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建设了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2012年到2017年,高校占据了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半壁江山(总占比55.08%),其中自然科学奖以及技术发明奖主要来自高校。
社会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70年来,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人迎来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在校生2685.5万人。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
今天,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被视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
立德树人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7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办学第一位,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部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这个主渠道,守好这个主阵地,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走进3000多个原生态思政课堂,随机邀请3万多名学生,通过手机扫码参与思政课问卷调查……2017年起,教育部对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开展跟踪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总体良好,教师敬业投入、立德树人作用显著,学生满意度高、获得感较强,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办好高品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高素质专业化成为教师“标配”。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数量快速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示范培训班等方式,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得以提升。
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2019年秋季新学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六省市投入使用。
此前的2017年秋季,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初始年级的孩子就已拿到了教育部三科统编教材。
翻开教材,人物鲜活生动、课文意蕴深长,让孩子们在系统学习中感受、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教育,提升审美情趣、锤炼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各地中小学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作者:本报记者 李澈 王家源 黄鹏举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01日第6版 版名:我爱你中国国庆特刊
上一篇:70年透过名句热词看教育
版权所有©博冠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东部科技新城园区大道一号
官方网站:www.ugcar.com
学院官微
学院官网
党建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