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阅读的力量再次受到关注。
“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读书的好处,尤其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鼓励他们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里,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已经走过一周年。一年来,各地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北京、河北等地把读书纳入德育思政重点工作,内蒙古打造了大型融媒体电视节目《成长读书汇》,重庆开展中小学阅读精品课遴选活动……读书形式多种多样、阅读空间日益丰富、长效机制日益完善;一年来,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功能日益凸显,“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有序推进,各地各校扬鞭策马营造阅读文化,64个地区和99所学校分别被确定为区域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
经过一年的努力,有组织的阅读活动越来越普遍。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阅读的力量再次被释放。
青少年阅读正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也是塑造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抓手;阅读成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应有之义,成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人间四月天,读书正当时。让我们一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延续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向优秀的阅读榜样学习,向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师们致敬,引导青少年珍视阅读的价值、掌握阅读的方法,成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终身学习者。
一
强国路上,阅读传统尤需延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
时针拨回到10年前,在风景如画的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习近平总书记参与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看到青年学生爱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告诉他们,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不学诗,无以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汲汲求知、潜心向学的优良传统。因为读书者众、读书风行,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更加丰饶。
中国“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与阅读密切相关。看似偶然的背后,其实是民间对于阅读的无比渴望。韦编三绝的孔子、囊萤夜读的车胤、牛角挂书的李密……阅读,成就了无数智者先贤;中国历史上人人皆知的圣人大儒,亦无一不提倡读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历代哲人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验证着开卷有益这一求学之道,也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共识,形成延续千年的学习传统。
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经典,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成果。阅读的传统,塑造着中国人民坚韧自信的品格,涵养着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阅读的传统,创造出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让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的灿烂星河里持续闪耀独特的光辉。正因为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强大的读书基因,中国文化才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才得以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二者都离不开阅读。是时候高举阅读的旗帜,让民族的阅读灯火越来越亮了;是时候用阅读打开青少年的眼界与胸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了;是时候再次审视阅读的价值,让阅读涵养青少年的精神品质、树立他们的崇高理想了。
二
强国路上,阅读价值尤需珍视。
“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从北京到梁家河,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
到陕西插队时,不到16岁的习近平带着两个箱子,里面装满了书。听闻有人手上有好书,他徒步数十里去借,恨不得一晚上就读完。在河北正定共事过的同志们都还记得,习近平同志不管工作到多晚,睡前必须读书;在福建福州共事过的同志们至今还记得,习近平同志闲下来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买书。
读书有用,体现在对知识的传承、对人格的养成上,体现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为己”之上,也蕴藏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信条,背后也有阅读的影子。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尤其是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青少年正值少年,风华正茂,更要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从书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书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急需拔尖创新人才,尤其需要充分发挥阅读的育人作用,以阅读丰盈年轻一代的学识,砥砺他们的心志。而经过阅读的浸染,青少年在抵抗浮躁、凝心聚气之时,将从古至今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化为学识、素养与洞见,精神也将变得辽阔、高远而明亮,立下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鸿鹄之志,成为可堪大任的国之栋梁。
三
强国路上,阅读方法尤需铭记。
当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如何掌握读书方法,巧读书、读好书?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读思结合、读行结合、亲近经典、学以致用,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
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劝学:“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读和思相辅相成,唯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不做书呆子,方能明辨是非、笃行不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更能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开卷有益,读书修德,但让一个人持续精进的阅读方法,抑或让一个人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则是在做中学,边读边实践,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掌握读书之法,扎下阅读之根,饱读诗书的青少年,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经典阅读,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之根基。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处处是闪光的智慧。文学作品里有为人处世之道,历史典籍讲述兴衰之鉴,哲学著作里充满思辨之学,循着经典的指引,打下哲学思维的根基,以史明志,以古鉴今,自是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以学养德。
四
强国路上,阅读队伍尤需壮大。
阅读,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并进。2022年的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表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春色如许,正好读书。而今,全民阅读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也在持续深化。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必由之路。推广青少年阅读,厚实青春底气,立足的是当下,指向的是未来,引导年轻一代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推广青少年阅读举足轻重,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一项举措,是将校园阅读“奏鸣曲”融入全民阅读“交响乐”的有效途径,更是把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关键一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青少年阅读需要引领者,更需要同行者。打造师生阅读共同体,全国已经形成共识,各地各校正在不断加强学校阅读指导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五老”队伍、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推动青少年阅读走得更稳、更远,步履铿锵。
从阅览室到图书馆、文化馆,从黑板报、宣传栏到文化墙……伴随全民阅读的持续深入,依托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鼓励读书的环境已然构建起来,崇尚阅读的氛围正变得浓郁起来,校家社的强大合力不断凝聚。在阅读之路上,当代青少年终将被经典的魅力所吸引,为阅读的力量所感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
五
强国路上,阅读风尚尤需推崇。
进入新时代,阅读之风吹遍神州,全民阅读渐入佳境,一组组数字便是见证:
——2021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全国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2012年的76.3%上升至2022年的81.8%……
——伴随全民阅读的律动,青少年阅读持续向好。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近七成孩子在6岁前开始阅读;四分之三的孩子报告自己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阅读,比家长认为的高12.2个百分点……
——不只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全国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打造书香校园。广西连续7年开展“书香校园·阅读圆梦”活动,河南邓州将读书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重要载体;在湖南双峰,学童皆是“小书迷”,14年如一日推进阅读,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2016年以来,双峰县3次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均居全省前列……
——书香校园带动学习风尚,催生更多学习型城市。在上海,65万名年轻人同时在线争抢夜校课,大多数课程名额一分钟内就被“秒杀”,“比假期抢车票还难”;在杭州,年轻人心甘情愿提前两个小时,为阅读排队;在深圳,全城联动开启阅读嘉年华,特色书吧、图书馆随处可见……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在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全社会都要携手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他们对阅读葆有最初的美好印象,将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拓展人生的无限可能,将家庭、校园、社会变成读书场、学习场、育人场。
面向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悄然开启,国家财富增长和民众福祉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的迸发。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需要建成更多的书香家庭、书香学校、书香城市。
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日常风景、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每一座城市的流行文化;与书为友,让阅读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锤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品格,激荡他们的胸襟情怀。
当越来越多青少年把每一天都作为读书日,手不释卷、亲近经典、知行合一,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将锚定未来,在孜孜求学的过程中也将坚定信念、不负所托,为强国建设全力以赴,为民族复兴挺膺担当。当阅读之风吹拂神州大地,读书风尚厚植书香底蕴,终将汇聚起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钟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