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劳动习惯为美好生活奠基

作者:lanke 时间:2020-03-27 14:14:26 点击:12032

 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而检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指标,就是看是否推进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视劳动教育。

  《意见》让我们看到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的行动纲领,这是一个对学生发展真正负责的好文件。然而,能否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能否形成共识并且密切合作。

  加强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而能否尽职尽责,首先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如《意见》所说,“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

  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被漠视呢?许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应试教育裹挟了。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得高分进名校,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教育,自然会轻视劳动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如《意见》所说:“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圆满地完成学业,而是适应生活;不是养成盲目服从和规定的勤奋习惯,而是培养自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要通过生活进行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试图使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工厂相联系,使他们合二为一”。生活教育离不开劳动素养的培养。

  今天,人们称赞芬兰的教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跨越一个半世纪的手工教育是强大而优良的传统,其开创手工教育的芬兰教育家乌诺·齐格纽斯,深受裴斯泰洛齐等人思想的影响。裴斯泰洛齐提出,人的发展要通过头脑、心灵和双手的三维立体发展来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应该通过观察和反思生成自己的结论,并且努力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得价值和意义。他还认为,人的本质不仅包括知识和思考,也包括技能和动手能力,技能技巧的发展同知识的学习一样重要。

  目前,家庭教育引起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家校共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我欣喜地看到,《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我认为,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校社共育的重要内容,或者说也只有家校社共育才可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家校社协调育人必须形成一个共识: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而检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指标,就是看是否推进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视劳动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并且有劳动的体验,更要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因为习惯才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如《意见》所说,“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行为训练,而要抓牢认知、情感和习惯三个关键环节。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要通过鲜活有力的事实,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产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其次,要寻找身边的榜样,寻找“妈妈的味道”之源,特别是擅长劳动的父辈和祖辈的故事,激发孩子对劳动的情感;再次是经过具体训练,学会几项劳动的技能,尤其是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的做饭和洗衣服等内容,重点在于长期坚持直至养成习惯。(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孙云晓)

Baidu
sogou